小编在走访各大钢厂时常遇到轴承内圈开裂的问题,有时内圈还没有使用,只是热装后等待自然冷却的过程中,内圈就已经开裂(如下图)。
应对这种开裂形式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原因呢?
1:检查轴承内径尺寸
轴承是一个标准件,其内径尺寸固定,但是轧辊辊颈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磨损,甚至产生表面缺陷。处理辊颈磨损缺陷等,轧钢厂家有时会采取修磨辊颈尺寸的方法。对应修磨后的辊颈应采用非标内径的轴承内圈。如果将非标内径的轴承内圈热装到标准尺寸的辊颈上就会造成无法安装,加热温度过高等。勉强安装上去后等待自然冷却发生内圈开裂情况。
2:检查辊颈尺寸
辊颈是轴承内圈安装的位置,一般辊颈与轴承内径配合尺寸的过盈量由辊颈提供。轧机轴承为重载荷轴承,当轴颈尺寸小于180mm时选用n6级公差配合,轴颈尺寸大于180小于380时选用p 6大于380mm选用r6级公差。对应辊颈尺寸找出相对应的公差,查看配合是否超差。
实际上最合适的过盈配合尺寸并非按照机械手册上的公差来计算。要按照材料的最大屈服强度来寻找适合的过盈量。
强度极限与屈服极限是经由过程实验肯定的。在拉伸实验进程中,应力到达某一数值后,虽然不再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试件的应变还在继续增加,并发生塑性变形,如同材料暂时失去抵当变形的能力,这类现象称为材料的屈服。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屈服极限。当实验拉力继续升高,试件到达破坏时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越高,划分讲明材料抵挡破坏和抵挡塑性变形的能力高,即材料强度好。
然而不同材质的轴承内圈由于材料的最大屈服强度不同应选用不同的配合过盈量。小编与多位轴承专家探讨后得出最好能达到屈服强度70%的过盈量为最佳选择。
比如
渗碳钢 G20Cr2Ni4A抗拉强度(MPa):≥1176
G20Cr2Ni4A屈服强度(MPa):≥835
轴承钢 GCr15 抗拉强度(MPa): ≥861.3
GCr15 屈服强度(MPa): ≥518.42
同样型号的轴承内圈,轴承钢应该选用r6下限的公差配合,渗碳钢则可以选用r6公差中段甚至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