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2066

带引导杆式斜顶

  此类斜顶形式应用空间较大,斜顶较大,模具高度高,扣位量大,以及需要斜滑行的地方,其可以通过改变斜顶座来改变滑出的角度。斜度可以作较大,但不能大于30°。其中除斜顶头部外,其他部分为标准件。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直顶式斜顶

此类斜顶形式。应用空间较小,高度高,扣位量不大以及空间较小处。其特点是可以先将产品直直顶出后,再通过旋转来行出倒钩,可以起到直顶的作用。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与顶针的设计重点:

  如果成品(如下图A处)已安装了斜顶,在成品斜顶左右两侧(约 20mm 处)尽量不要安装顶针。成品于该处的顶出就由斜顶独力完成。

由于顶出时,斜销的动作会比顶针稍慢,如果顶针离斜销太近,成品一部份被斜销拉住,一部份又被顶针推出,很容易会造成成品顶白(如图)。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改善实例一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改善实例二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改善实例三

  由于产品在斜顶上胶位面积较大,为防止粘斜顶,设计弹针结构顶住产品。此结构也可用在行位上

(1)图a为合模状态。

(2)、图b为斜梢顶出时,顶针始终顶住成品,斜梢与成品分开。

(3)图c为斜顶顶出后,顶针、斜梢与成品已经完全分开。

A尺寸的取值原则:当斜顶顶出A行程时,成品与斜顶完成分开。B处形状为圆弧过渡,保证斜顶合模时顶针能够顺利的回位。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改善实例四

  斜顶与套筒干涉(如图A),则将斜顶靠破面加长,使两者避开。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改善实例五

  公模入子在孔的上方无法固定(图A),则采用图B方法的固定。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公模板逃隙孔的干涉检查方法:

  如图所示,抓取A、B点画垂直线,用等距离为C(斜顶宽度)的两根线段画水平线,画出矩形形状(阴影部分形状)

以矩形的中心点为圆心画图,所画的图为公模板逃隙孔。如果矩形与圆相交,说明斜顶被干涉;反之,则没有干涉。

矩形与圆之间需保留间隙D,保证斜顶的间隙余量。(D>=0.5)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斜顶的基本设计方法: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模具设计之斜顶机构设计2(内含斜顶的十二大基本设计方法)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